什么是PET-CT?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PET-CT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被称作PET-CT系统(integratedPET-CTsystem),病人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PET-CT已成为肿瘤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做PET-CT有风险吗?
PET-CT是PET和CT整合在一起的检查,所以它具有辐射性,可以对人体有所伤害。研究表明目前“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所以进行PET-CT检查也是具有风险性的,并不是每个健康人均建议使用PET-CT进行体检检查,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严格把握检查的指征,权衡利弊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如果将PET/CT作为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分期诊断恶性肿瘤等的手段,PET/CT检查的积极意义就远大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一般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在半年内希望怀孕的女性,无患病情况的婴幼儿、儿童不建议做PET/CT检查。
目前对于影像学检查中辐射剂量的问题,整个医学界都非常重视。PET-CT的辐射来源自显像剂18F-FDG(全称氟代脱氧葡萄糖),采用的核素是超短半衰期同位素,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自动衰减,而且注射的剂量非常低,在人体可以接受的安全范围之内,多喝水有利于快速排出体外。辐射对身体的影响与人体自身修复能力和遭受的辐射剂量和次数进行累计都有关。大剂量的辐射可能使组织遭到破坏、坏死,放疗就是利用辐射的这个原理将癌细胞杀死;而低剂量的辐射被人体吸收后,身体有一个修复的过程。有些人做过PET/CT后,短时间内又多次做其它有辐射的检查,如摄片、CT检查,辐射剂量会有累积,人体受到辐射后还没得到及时修复,身体受辐射影响的可能性会增高。所以在进行PET/CT检查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再进行其他放射性检查。
哪些人需要做PET-CT?
PET-CT具有辐射性,可以对人体有所伤害,而且目前费用比较昂贵,所以我们对于PET-CT检查的指征要进行控制。建议以下人群进行PET-CT检查:
①肿瘤高危人群以及具有癌前病变的人群:
家族中特别是直系亲属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人群,如父母中有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而本身也有乙肝病史的患者,以及母亲患有乳房、卵巢、宫颈肿瘤,应特别注意。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以及患有癌前病变的患者如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直肠息肉,宫颈炎等极易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恶性肿瘤。
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鉴别,恶性肿瘤的分期、放疗生物靶区定位、肿瘤各种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判断:
③心肌活性的检测: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方法,是目前判断心肌细胞活性最准确的方法,是检查心肌活性的“金标准”,对于做冠脉手术的病人来讲非常重要。PET显像可以帮助确定和鉴别坏死心肌与可逆性缺血心肌,对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明显提高搭桥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可对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预测。
神经系统疾病疾病的诊断:
PET-CT脑代谢显像方法能准确了解正常情况下和疾病状态下的神经细胞活动及代谢变化,以及不同生理条件刺激和思维活动状态大脑皮质的代谢情况。通过PET直观地了解到人大脑代谢活动情况及各种生理性或病理性代谢变化,并以图像的方式反映出来。所以PET-CT检查在帕金森病诊断、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癫痫、脑肿瘤定位定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PET-CT要做哪些准备?
PET-CT检查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代谢能力不同,注射的显影剂为脱氧葡萄糖。如果受检者的血糖过高,则会影响PETCT检查的准确性。所以做PET-CT首先需要空腹,检查前都要禁食6小时,只能喝清水,其次糖尿病病人需控制血糖到11.1mmol/l,可以检查前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但由于空腹检查,也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体质虚弱人空腹PETCT检查最好选在早晨,避免影响PETCT检查结果,保证PETCT检查的准确性。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北京白癜风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