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
(1)临床分型:
念珠菌病临床可分为:
①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又称雪口病,其特征为颊、舌、腭及口角黏膜上形成乳白色绒状斑膜,状似凝乳,略为凸起。白色斑膜不易撕掉,强行撕下则成为出血面,且不久又为新的斑膜所覆盖。
②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又称白斑型念珠菌病,口腔黏膜有硬而白的斑块,可存在多年,有时伴有皮肤念珠菌病。
③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即托牙性口炎,为义齿承压区有弥漫的炎症,常伴有口角炎症。
④肉芽肿性念珠菌病。
(2)病理变化:
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珠菌侵入组织,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
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型或呈一定角度,HE染色不甚清晰,PAS染色为强阳性。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斑膜;
镜下见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状菌的菌丝及孢子。孢子的直径约4μm,有清楚的斑膜,革兰染色为阳性。真菌和孢子含有大量多糖类,PAS染色为强阳性,呈玫瑰红色。孢子聚集成团,菌丝为细长杆形,呈串珠状或分节状。
病变处可做涂片检查,方法为轻轻刮白色斑膜的表层,放置于清洁的载玻片上,滴加10%~15%氢氧化钾(或氢氟化钠)溶液,再加盖玻片,放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也可将涂片进行PAS染色,观察其菌丝及孢子。
肉芽肿性念珠菌病
为发生于黏膜的特异性肉芽肿性反应,主要在黏膜固有层形成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病变多见于舌、口唇及软腭黏膜,PAS染色在巨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吞噬的芽胞,呈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