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51岁(年)。-12因咳嗽做胸部CT:右肺多发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肝内低密度影。
气管镜活检病理:不典型类癌。
经过化疗、姑息性放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胸部疾病不断进展,右手第4指骨转移灶逐渐增大,腹部先后出现2处皮下转移灶并进行性增大。频咳,呼吸急促,体重下降,PS=2分。
于-01-01开始PD-1抗体+抗血管生成治疗,2个周期后症状几乎消失,胸、腹部肿瘤及两处皮下转移灶均明显退缩:
从上面相距51天的两次CT图像对比中不难发现,体内所有肿瘤均在短期内大幅度退缩,胸水减少。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几乎消失,停用止痛药物,PS=0-1分,体重较前增加3公斤。
患者JXJI,男,50岁(年)。
于-12,因咳嗽伴少量白粘痰做胸部CT扫描:右肺多发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肝内低密度影。
纤支镜活检病理:符合不典型类癌。
PET-CT图像和报告如下:
患者此时没有接受任何治疗,3个月后(-3),咳嗽加重,对胸部主要病灶姑息性照射20次。
-6和-8两次CT:照射野内肿瘤缩小,照射野外有新发转移灶,原有肿瘤增大。
-8~10-16行“依托泊苷+顺铂”静脉化疗4周期,之后复查CT肿瘤没有明显变化。
参加“索凡替尼治疗晚期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III期临床研究”,于-11-28~-1-2口服“索凡替尼”,血压明显升高(同时口服降压药),自觉症状没有减轻而要求停药。
-4发现右手第四近节指骨转移,转移逐渐增大疼痛加重。患者拒绝对局部照射,唑来膦酸静注。在此时间段患者发现右前侧胸皮下有一个玉米粒大小质硬肿物,活动度差,后渐增大至兰花豆大小。-6上腹部皮下出现一绿豆大小质硬活动度差肿物,有轻微触痛。
-7~-8-26口服“阿昔替尼5mgBID”,复查CT提示病情稍进展
-10-30复查CT:疾病进展
-12复查右手MRI,显示第四近节指骨及其周围软组织异常信号较前明显增大。下图为右手MRI:
全身骨骼SPECT扫描:
.12.11~.12.27行右手骨转移灶放疗×14次。
-01-01复查CT,较2个月前明显进展:
胸水置管引流术,并胸腔灌注顺铂。
患者参加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接受国产PD-1抗体+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2周期,咳嗽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均明显减轻,两处皮下肿块明显缩小,因骨转移而明显肿大的右手第4指体积明显缩小,不再疼痛、活动自如。体重增加3公斤。
-08补做肿瘤组织PD-L1(-),见上述病理报告单。
欢迎参加正在我们科室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试验招募:
EGFR突变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BPI-临床试验
替雷利珠单抗(BGB-A)联合化疗作为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受试者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研究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一线治疗IV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晚期肺鳞癌一线PD-1抗体(Tislelizumab,BGB-A)联合化疗的III期多中心随机研究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D-L1抗体CS联合化疗Ib期研究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VS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肺鳞癌的多中心III期研究
评价X-胶囊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II期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
PD-1抗体+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比较贝伐珠单抗类似物BAT与安维汀治疗晚期NSCLC的多中心随机III期研究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评价ZL-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西奥罗尼治疗复发难治小细胞肺癌的单臂临床试验
更多试验正在陆续启动,敬请